一攬子“救市”政策出臺
國常會指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許多市場主體十分困難。此次國常會決定,實施6方面33項措施。其中涉及放寬汽車限購,階段性減征部分乘用車購置稅600億元。汽車央企發放的900億元貨車貸款,要銀企聯動延期半年還本付息。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貸款、貨車車貸、遇困個人房貸消費貸,支持銀行年內延期還本付息。保障貨運通暢,取消來自疫情低風險地區通行限制,一律取消不合理限高等規定和收費。
某初創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從公開的信息看,此次幫扶手段涉及金融政策、穩產業鏈供應鏈、促消費和有效投資等,對商用車和乘用車都有相應的措施。“在疫情的影響下,汽車供應鏈以及產銷都受到了較大沖擊,特別是4月汽車產銷下滑明顯。相關措施如果能及時落地,將對今年的汽車產業起到較大助力,也非常及時。”他說。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0.5萬輛和118.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6.1%和47.6%。受疫情影響,4月汽車產銷呈現近10年來月度最低。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指出,疫情影響下汽車供應鏈被中斷,導致4月損失了100萬輛左右的產銷量,整個汽車產業鏈在二季度承壓嚴重。
“保供”的呼聲一直很高,從國家到地方都在不斷推出恢復供應鏈的幫扶政策。工信部與地方政府部門組織搭建“汽車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協調平臺”,并以龍頭企業為牽引,以點帶鏈。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5月19日,上汽集團、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廠自復工以來,累計分別實現整車下線2.1萬輛和2.6萬輛,上海市已有1200余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復工復產。
此次國常會還指出,要穩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復工達產政策,完善對“白名單”企業服務。保障貨運通暢,取消來自疫情低風險地區通行限制,一律取消不合理限高等規定和收費??拓涍\司機等在異地核酸檢測,同等享受免費政策。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對記者表示,上述措施,從各方面都對汽車市場起到了促進作用,如國內汽車金融公司合計達25家,從資產規模來看,除上汽通用汽車金融資產規模達到千億元級別外,其他公司的資產規模大部分突破百億元,但近年來規模均有所下降。所以,汽車央企發放的900億元貨車貸款支持力度很大。再如,這900億元貨車貸款,要銀行聯動延期半年還本付息,這是要打通貨運,讓現階段的貨運重新運作起來而沒有壓力。
“大禮包”的利好不止于車市
在國常會發布的相關政策中,“階段性減征部分乘用車購置稅600億元”受到了業內的高度關注。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對記者表示,購置稅的減征是刺激經濟的一個典型手段,帶動經濟以及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抓手。
“階段性減征600億元購置稅,給了車企和用戶一個穩定的預期,提振市場信心、刺激終端用戶的購車需求,引導車企加速推出適配車型,起到雙向促進、繁榮市場的作用。”電車人產業平臺創始人馬前程對記者說。
購置稅減征政策發布后,資本市場反應迅速,短期內汽車相關股票得到不同程度拉升,中通客車、安凱客車、江淮汽車、長安汽車、上汽集團、長城汽車、廣汽集團、東風汽車、海馬汽車等企業股票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彭波對記者表示,600億元購置稅減征政策對汽車市場拉動需求將起到實質性的作用。一季度由于供給短缺,有不少消費需求尚待釋放,購置稅減征政策有利于促使消費者下決心購車。車企也應結合供應鏈恢復情況,積極滿足市場需求。“需求的預期肯定是正向的,但效果能否拉滿,需要看供給端是否能充分滿足需求。”他說。
“按600億元的購置稅測算,預計將有數百萬輛級的新車銷售獲益,如果能避免‘大水漫灌’式優惠補貼,集中對某些市場潛力大的細分市場進行操作,拉動作用將會更加突出。”馬前程說。張翔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2009年購置稅優惠5%測算,如果今年能保持5%的優惠力度,預計可以撬動800萬輛汽車的銷售。“按照汽車產銷2600萬輛的目標,未來的7個月要完成1600萬輛的銷量,依靠購置稅減征拉動銷量,有助于幫助產業減輕銷售壓力。”張翔說。
中信證券分析研報指出,購置稅減征是拉動汽車銷量最有效的政策之一,政策力度超出市場預期,短期有望拉動100萬~200萬輛乘用車新增需求。中信證券預計,汽車行業最差的時間已經過去,未來有望持續好轉,結合車市增長帶動周邊產業,如保險、裝飾、維保等服務的增長,看好汽車行業的整體復蘇和長期向上趨勢。
回顧汽車產業發展,此前也經歷過數次市場低迷而由購置稅“救市”的歷史。2009年,在購置稅減免和“汽車下鄉”等政策疊加作用下,銷量增幅接近46%,乘用車銷量1033萬輛,同比增長53%。2015年實施第二輪小排量汽車購置稅減半征收政策,次年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車銷量1760萬輛,比上年增長21.4%。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建議,針對政策實施時間段,建議最好馬上開始實施,最晚也不能晚于7月1日。600億元如果能集中減免在下半年,能有效對沖疫情負面影響。郎學紅預計,此輪政策目標,全年有望實現乘用車接近10%的銷量增長。
小排量燃油車或將爆發
“從歷史效果來看,購置稅減征對汽車銷量的拉動作用毋庸置疑,本次對銷量的拉動可能在10%左右,但綜合效果未必能達到。在經濟形勢下行的環境下,消費信心不足,而購置稅減征可能主要集中在燃油車上,但汽車銷售增量更多的是來源于電動汽車。綜合來看,對燃油車的拉動效果可能還要打折扣。”紀雪洪說。
當前,購置稅減征細則還未出臺,包括起止時間、優惠車型等具體內容也尚未公布,引來業內很多猜測。
“燃油車仍是目前汽車銷售的主力,政策大概率會對燃油車產生利好。”前述初創公司相關負責人指出,有幾個點值得重點關注,一,階段性免征的時間跨度;二,放寬汽車限購的城市群;三,免征的車輛對象。其中,如果是買車上牌限制較多的城市放寬限購政策,無疑將帶來大量成交,這將釋放一直以來積壓的購買力。他認為,購置稅減征的對象大概率會是燃油車,因為目前新能源汽車已經免征了購置稅,而且以新能源汽車逆勢上揚的趨勢來看,對刺激政策的需求沒有燃油車強烈,當然也不排除繼續延長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的可能性。
郎學紅表示,如果此輪刺激政策僅僅惠及1.6L及以下小排量汽車,對汽車銷量的提升效果可能不及預期。因此,她表示,此輪刺激政策可以更加普惠,要充分考慮到16萬元以上價格區間的產品對汽車消費的貢獻度。郎學紅建議,可以將600億元減稅政策范圍的上限從1.6L提升至2.0L,這樣可以覆蓋90%的乘用車市場。在減稅幅度上可以以10萬元價格為界,10萬元及以下乘用車購置稅減半,車價超過10萬元的,以減征5000元購置稅封頂。她預計,這樣做平均每輛車減征購置稅4000元,可以惠及1500萬輛乘用車。
“預計政策會對中低價位汽車有更大促進作用。”某自主品牌汽車產品首席體驗官對記者表示,而且從消費端來看,價格優惠確實能吸引更多消費者,起到對市場的刺激作用。張翔則指出,自主品牌產品往往集中在20萬元以下,從政策的預計受惠面來說,自主品牌有望成為受惠幅度最大的板塊。
激發消費端出臺多重政策
減征購置稅的呼聲一直比較高。記者在對消費者的采訪中了解到,該政策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認可。“‘等等黨’的機會來了。”河北秦皇島的王女士對記者表示,自己就是持幣待購的消費者。“對于小城市消費者來說,大家普遍想買燃油車。我想買的車大約在15萬元左右,如果能免除一半購置稅,那么就可以少掏幾千元,吸引力還是很大的。”她說。
家住北京朝陽區的龍女士對記者表示,減免購置稅的確吸引力很大,但是對于北京地區來說,搶不到車牌號才是更大的煩惱,希望能進一步放寬限購政策,讓消費者能夠進行汽車消費。
“購置稅減征的作用不言而喻,尤其是對汽車銷量的促進作用可謂立竿見影。但綜合看,總體效果可以說是喜憂參半,部分政策還值得商榷。”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獨立研究者曹廣平對記者坦言,在減征購置稅的同時,還應該著重會同相關部門真正解決“限購、堵車、停車”等需求端的用車問題。如打通街區內部的微循環道路;有條件的政府機關及小區實行靈活的開放停車政策;除惡劣天氣等特殊情況外,減少單雙號限行時間等。“綜合措施多管齊下,既提高消費者用車的便利水平,又能提振汽車消費,并且節約國家財政補貼,可謂一舉多得。”曹廣平說。
馬前程指出,國家層面推出汽車救市政策,主要是減輕當前疫情對社會經濟和消費信心的負面影響。近兩年,我國車市已經在復蘇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勢頭已經確立,如果下半年疫情得到較好控制,車市將會在智能電動汽車新科技、新體驗和新服務的帶動下重拾信心,甚至會超出預期再創新高。
還需避免政策后遺癥
張翔對記者坦言,購置稅減征確實有助于提高當時的汽車銷量,但政策退出后的后遺癥往往需要多年時間消化,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將購買力提前釋放,之后汽車銷量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放緩。
“我國汽車市場已逐步脫離高速增長期,相關政策應該轉入市場環境優化的新時期。從特定角度看,大量的財政補貼只是一舉一得,但本質上是對汽車消費能力的提前透支,還降低了財政收入。”曹廣平認為,目前汽車行業宏觀上遇到了全球能源供給緊張、經濟下行壓力、國內疫情造成的產業鏈不順暢、復工困難、線下銷售中斷等各種不良影響,因此各種國家或地方的救市政策頻出,減征購置稅屬于稅收調節的正常操作,但在一定程度上是對購車人群消費能力的提前透支,所以雖然大概率可以看到提高汽車銷量的效果,但政策過后的消費乏力則難以避免。依照以往購置稅減征政策退出后的經驗,應該思考新對策,盡量降低政策退出后的市場波動,讓市場走上良性發展軌道。
不過,對企業來說,結合購置稅減征的熱潮,抓緊跟上政策腳步則是重要工作。“企業最關鍵的是供應鏈的韌性要經受考驗,在需求充足的情況下,有產能者贏天下。未來,依然需要通過數字化的手段,對供應鏈的透明化和前瞻預期深入研究,才能推動供應鏈的轉型。”彭波說。
在馬前程看來,車企應該對自身的品牌和產品定位進行考量,如果國家政策引導的市場方向與企業戰略方向相符,應該積極參與,并加快推出與之匹配的產品和服務措施,搶占更大市場份額。紀雪洪則給企業提醒,一定要保持清醒,利用好政策的窗口期,窗口期一旦過去,市場競爭不會減緩反而將更加殘酷。
“最關鍵的是整體的經濟活動恢復正常和供應鏈恢復正常,這樣才能保持消費者的收入預期,消費和生產才能正常,從而形成正向循環。”彭波說。(記者 趙玲玲)
上一篇:2022年中國智能機銷量跌破3億 中低端手機市場遭遇更明顯打擊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為進一步擴大時代楷模社會影響,營造崇尚英雄、學習模范、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電影數字節目管理中心制作了《時代楷模公益廣告系列》公益放映
2022-05-30 08:14
近日,為了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浙江、廣西、內蒙古等地紛紛開展了公益電影進校園活動。5月18日,由浙江省委宣傳部
2022-05-30 08:14
據統計,當前電影數字節目交易平臺可供訂購影片4650余部,其中2020年以來出品的影片約380余部。2022年第20周(5月14日-5月20日)全國共有27個
2022-05-30 08:14
歐盟和英國電影院的觀影人次從2020年的2 99億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3 94億人次,增長了31 5%。但根據2022年版的《關注-世界電影市場趨勢》(FOC
2022-05-25 08:09
2022年5月9日至5月15日(第19周),全國電影票房排名上半區的十五省市依次為:廣東、江蘇、四川、浙江、湖北、山東、福建、湖南、安徽、陜西
2022-05-25 08:09
五一小長假正式過去,電影市場恢復到節前的平靜。北京上海影院持續關閉,影市持續缺少大規模新片供應,一周七天大盤僅收入1 14億,比上周少
2022-05-25 08:09
由瀟湘電影集團有限公司、沅陵縣委縣政府主辦,沅陵縣委宣傳部、湖南瀟影第二影業有限公司承辦的電影《狃花女》院線首映式在沅陵縣瀟湘萬維
2022-05-24 08:11
5月16日,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家庭和兒童工作部、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北京市委宣傳部指導,中國電影博物館和中國電影家協會
2022-05-24 08:11
今年是現存最早中國故事片《勞工之愛情》誕生一百周年,5月20日,中國電影資料館將為這一存活了100年的愛情故事發行動態電影海報系列數字藏
2022-05-24 08:11
上周末,環球影業的《壞蛋聯盟》再次重登北美周末票房榜榜首,影片上周末在北美新增票房1610萬美元,較上上個周末跌幅為32 8%。這部PG級動
2022-05-16 15:02
為提高少數民族語譯制從業人員對意識形態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提高意識形態把控能力,云南省少數民族語影視譯制中心日前對西雙版納州少數民族
2022-05-16 15:02
4月28日,大型系列內蒙題材紀錄片《阿拉善人與駱駝的故事》在騰訊視頻正式播出。本片選材于內蒙古最具價值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系,共
2022-05-16 15:02
近日,《海底小縱隊》系列大電影的第二部《海底小縱隊:洞穴大冒險》宣布定檔7月9日。相較于系列首部大電影《海底小縱隊:火焰之環》,這次
2022-05-16 15:02
五四青年節前夕,《中國青年:我和我的青春》發布概念海報,首次公布影片主演團隊,張藝興、王一博、周冬雨特邀出演,俞灝明、邢菲、鄧超元
2022-05-16 15:02
近日,多地影院有序恢復營業,全國影院營業率回暖。4月18日,受疫情影響一個多月的南京電影院迎來復工。當天上午,南京萬達影城新街口杜比
2022-05-07 09:35
從《山海經》到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從《淮南子》到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從《莊子·逍遙游》到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古往今來
2022-05-07 09:35
近日,《國家電影局關于申報2022年度電影精品專項資金的通知》發布?!锻ㄖ分赋?,為進一步推動優秀國產電影創作,2022年國家電影局將繼續
2022-05-06 09:50
喜劇演員文松在自導自演的電影《臥鼠藏蟲》中,缺少了他在綜藝小品舞臺上表現出的搞笑能力。不好笑,是這部喜劇片無法回避的問題。落空的歡
2022-05-06 09:50
《你是我的春天》聯合《舌尖上的中國》原班團隊打造的最新美食紀錄片《尋味貴陽》,日前共同發布尋味聯合短片。視頻中,滿目琳瑯的中國傳統
2022-05-06 09:50
日前,皮克斯全新動畫電影《光年正傳》發布預告片,《玩具總動員》中的靈魂角色巴斯光年單人電影首次與影迷們見面。影片由安格斯·麥克萊恩
2022-05-06 09:50
一支畫筆,一腔熱血,漫畫一生,理想一生。由范儉擔任總導演,第一部中國當代漫畫家生態系列紀錄片《漫畫一生》3月24日正式上映。影片用細
2022-05-06 09:50
2022-04-27 08:50
2022-04-27 08:39
2022-04-27 08:34
2022-04-27 08:35